位于湖南湘西边陲、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的凤凰再次成为焦点,一张标价为148元的旅游门票将这个因原始古风苗韵扬名海内外的“边城”变成“围城”。
17日清晨,古城内沱江边小憩客栈冷冷清清。尽管昨晚11间客房全部没有人入住,来自河南的卢姓老板仍照例开门等客。因为连续多日几乎没有生意,服务员已自动请辞。租金为30万元人民币/年的这家江景客栈,往年此时房价可达四五百元,假期最高时甚至到750元。如今,即便开价120元也鲜有人问津。
这里曾是驴友钟情的自由旅游地,但自4月10日起,这里不再“自由”。备受外界争议的凤凰古城门票“新政”当日正式实施:凤凰古城将原来免费的古城景区和南华山神凤景区合二为一“捆绑销售”,向游客收取148元人民币的门票。
因为冲击各方利益,这一“新政”迅速触动公众神经:游客被迫“捆绑消费”,网络、坊间一片反对;告别免费时代,古城内家庭旅馆、商铺、农家船工不得不面临散客锐减的经营困境,11日、16日由此出现关门歇业表达抗议的现象;即便是古城内居民,也不得不面临带女友回家需买门票、进出不便的尴尬。
面对一边倒的反对声,凤凰县执政者仍要继续实施门票“新政”。凤凰县常务副县长赵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为了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这种阵痛是必然的”。
必然之阵痛如今却成民众不能承受之“痛”。
“客栈房间空一天损失过千。如果客人还是这么少,明年就打算回老家了。”卢老板无奈地说。
街头一家名为“张字姜糖”的店铺已贴出门面转让的广告,不愿透露姓名的男老板叹气道:“一天40多元的收入,怎么做下去。”记者一路走来,见张贴出让广告的店铺至少五六家。
古城商户、客栈老板受访时纷纷表示,牵涉各方利益的门票新政,出台太快,让人始料未及。从3月举行发布会到4月10日正式实施,这个在官方看来合理合法的过程却让各界手足无措。
基于外界的质疑声,凤凰县委、县政府正在努力疏导各方矛盾。门票价格针对学生群体已经降低为20元;免费群体扩大到周边更多地区;镇政府、旅游公司与农家船代表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公司化运营,保障最低收入。
协议何时落实,沱江边无客可载的农家船船主杨秋生心里没底。现在,他和其他农家船主一样还是打单经营。只是现在即便按照10元一位的低价也难得拉到客人,只能在岸边聊天下棋。
这看似一步步的“让步”在暂时平息民意的同时,也让各界不免疑惑:为何门票“新政”在没有与涉利各方积极沟通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政府的“亡羊补牢”是否显出政策的随意性?
旅游规划专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研究所前所长王兴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个门票新举措没有周密调查研究,也没有采取征求民意的办法,是管理者从政府角度考虑作出的一厢情愿的决定。
凤凰官方一直在对外阐明此举目的为“规范市场”、“保护游客利益”,“政府会帮助商户渡过难关”。有媒体评议,冠冕堂皇的解释之下,明明是与民争利的事实。
“凤凰古城是全民的财富。”这是面对“圈地”质疑,凤凰县副县长蔡龙作出的回答。但古城内居民提出,新政推出,作为主人的他们却没有分享其中的红利。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新政实施前,凤凰县政府以土地入股占49%股份、相关公司占51%股份的形式,成立了凤凰古城景区管理服务公司,对景区实行整合经营。原本该承担监管与裁判角色的政府如今却成为了利益既得者、运动员。“行政的手”伸得过长,与国家正在推行的政府职能转变“开倒车”。
事实上,凤凰古城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性开发、规范化管理无可厚非。凤凰“涅槃”之阵痛如若合理合情,想必民众也不会反对。但若执政者错位管理,急功近利,用错误的路径选择改革,或成凤凰发展真正无法承受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