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缘木求鱼】除了制度、监管等原因外,中国消费者的“善良”,也是造假企业猖獗作案的源动力。
木木
若干年前,在经历了蒙牛狂飙突进似的广告洗礼后,我终于还是经不住诱惑,很主动地品尝了一下蒙牛的滋味。一品之下,心中大惊:还是人家牛根生实在!这奶,多浓多香!随即又不免愤愤然起来:以前一直喝的牛奶,看来没少被兑水啊,那些企业也忒黑心了!
从那以后,便很喝了一阵子蒙牛;不但自己喝,还很热心地抓住一切机会向熟人推荐这种“良心奶”。后来,随着蒙牛在媒体上的曝光率越来越多,大义凛然地吞下“毒丸儿”、与国际资本大鳄对赌、为民族企业张目的实在人牛根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益发高大起来。
可惜,这种“心中有英雄”的日子却没能享受太长时间。在一次朋友组织的聚会上,当我再次为这种“香浓的良心奶”做义务宣传员的时候,某位行业内的专家发话了:“你见过什么动物的奶能那么浓、那么香?”
此话于我而言,真的颇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真是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也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样的神奇动物,能产出这么神奇的奶水呢?大概只有传说中的霸王龙有这本领了吧。从此之后,本人就不大再喝这种神奇的牛奶了,又把那种寡淡的、仿佛兑了水的产品请了回来。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理所当然地就出现在了那串长长的名单中。从此,这家企业及其产品,以及所有涉案企业及其产品,就被本人完全无视了,非但如此,见到“执迷不悟”的人还总要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大大地“劝诫”一番。居然也总有效果。虽然后来许多企业据说都改邪归正了,但我仍固执地坚守着“不合作”的态度:对犯错的企业,尤其是犯错的食品企业,必须坚持“一个都不宽恕”的原则!这或许才是自救及救人的正道。
这些年来,食品安全案件屡屡爆发;在食品生产、销售领域,明知故犯甚至已经达到肆无忌惮、见怪不怪的地步;消费者往往就会在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中上那么一两支“毒箭”。造成这种局面,固然有制度、监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善良”,是造假企业猖獗作案的源动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么多年来,被监管部门打倒的造假企业见过,被消费者自发、自觉地不合作而整倒的企业,好像还真没见过。既然消费者都无所谓,企业又怎么会有动力诚实经营呢?还以乳业为例,那些为保证乳品质量,投入巨资自建奶源的企业,往往斗不过投巨资做广告自吹自擂忽悠消费者的企业,最终甚至免不了被打垮、被吞并的命运。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境遇,许多时候,“良币”为了免于被“劣币”驱逐,就干脆主动成为“劣币”。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消费者“无所谓”的态度,起到了很不好的催化作用。另外,面对无所谓的消费者,时间长了,甚至监管者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睁只眼闭只眼起来。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善良的、遇事无所谓的消费者,就颇有些东郭先生的嘴脸了;有的时候,甚至用“助纣为虐”形容之亦不为过。
因此,为了自己的安全、子孙的未来,面对造假的企业、尤其是造假的食品企业,消费者很有必要放下温良恭俭让的破架子,放下心中不时飘散出的贪念或者其他什么古怪念头,用决绝的、一个都不宽恕的态度,直接无视这些企业,使其最终丧失戕害社会的能力。乱世须用重典。不如此,必有企业心存侥幸,继续做一些蝇营狗苟之事,并最终溃堤千里。
消费者都决绝地不宽恕了,当然也不用担心冻饿而死。当今之时代,是产能过剩的时代,替代企业、替代产品多得是。即使一时半会儿奶粉不能喝了,喝点儿小米粥,营养一点儿也不差。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越较真,有良心的企业就会越多。对这一点,还是应该抱有足够的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