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输入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正文

三大畸形因素透支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6  浏览次数:15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稳定增加,购买力有所增强,但收入增长的另一面是支出也相应大幅增加。不少居民增加的收入被畸形的房价、畸形的物价和畸形的教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稳定增加,购买力有所增强,但收入增长的另一面是支出也相应大幅增加。不少居民增加的收入被畸形的房价、畸形的物价和畸形的教育支出所稀释。居民长期以来积累的未实现购买力正在被畸形的三大因素所透资、分流。这一现象势必影响到后续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增长,也将进一步约束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正常释放,需引起关注。

  ⊙梁 达

  近10多年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2012年 GDP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7%。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也在迅猛增长,居民结余购买力并不强。2001-2012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11%。考察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实物性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15%。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扣除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74元,当年居民结余购买力并不多;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扣除人均消费支出5908元,结余2000多元。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49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经营净收入增长8.5%,财产性收入增长14.0%,转移性收入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增长12.7%。如果考虑到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和购买住房等支出,收入与消费相比,消费增速要快于收入的增长。

  根据近年来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和变化特点看,与前10多年相比,不仅日常的刚性支出受物价快速上涨而大幅增加外,其他的消费支出更是迅猛增加。如高房价、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削弱多年来居民形成的结余购买力,不少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还透支了未来消费能力。

  高房价严重透支居民未来消费能力,成为稀释居民收入的第一大因素

  尽管在国家多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力作用下,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总体判断依然是居高不下,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大幅反弹,不断连续攀升。高房价不仅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削弱了消费能力,大大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力,而且还增强了支出预期,挤占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影响到正常的消费行为,使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成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约束因素。

  从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空置率等观察房价的指标看,我国的房价泡沫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和高得离谱的房价,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其挤压实业投资、掩盖产能过剩、贻误经济转型、大量稀释居民有限的可支配收入,抑制消费扩张,同时也在放大金融风险。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2013年6月份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上涨的城市有63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最高涨幅为2.4%。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6月份,同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最高涨幅为16.7%,涨幅比5月份回落的城市有4个。

  据央行对2013年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对当前房价水平,66.7%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对调控后房价走势,34.1%的居民预期房价“上涨”,45.3%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6月份,居民居住价格同比上涨3.1%。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1%,水、电、燃料价格上涨2.6%,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3%。上半年,居民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7%。

  由于房价居高不下,仍呈不断攀升之势,一方面稀释了居民增加的有限收入,并提高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房价的持续增高严重压抑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使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得到释放,成为制约消费扩张的最大阻力。

  第一、高房价阻碍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正处于向更高层次的消费升级中,而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清除不利于消费扩张的障碍,而目前高房价至少会在两个方面抑制消费的快速增长,一是高房价让许多人沦为房奴,在沉重的房贷压力下,对这部分家庭的未来消费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例如,大部分收入将用于房贷月供,这不仅会导致一般住房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全面萎缩,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力资本提升,最终将导致这部分家庭的收入水平固化和消费能力的削弱;二是高房价改变了人们的预期,增加了预防性储蓄需求,使多数人不敢消费、谨慎消费。房价的过度上涨,导致众多中低收入阶层,在城市住宅资源方面,逐渐边缘化,只能望房兴叹。不少地方的房价大大偏离民众的实际购买力。

  第二、高房价促使消费的政策效应受到削弱。

  由于高房价使得不少居民紧缩腰包,要么还房贷,要么攒钱准备买房,无法顾及众多的优惠政策。过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显挤出了工薪阶层的消费需求,绝大多数购房者纷纷削减了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这削弱了我国刺激内需的政策效

  第三、高房价透支未来消费,降低居民后续消费能力。

  高企的房价已成为无房户或准备购房者的沉重负担。对于工薪阶层,要想“居者有其屋”,要么借贷而成为“房奴”,要么成为“啃老族”,得靠几代人的储蓄积累及家庭的未来收入才能如愿。这样不仅导致了其后续消费能力有限,而且还会降低父辈甚至祖辈人的即期消费能力。

  因此,从总体上分析,高房价仍使多数居民不敢大胆消费。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房价的居高不下严重压抑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使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得到释放,成为制约提升消费能力的阻力之一。

  物价持续上涨不仅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也稀释了居民新增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较5月的2.1%大幅反弹了0.6个百分点,也超出此前市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59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

  从发展趋势看,今年下半年物价压力依然较大。一是下半年猪肉等价格可能继续回升;二是受天气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可能重回上升通道;三是房价上涨压力一直较大,这会导致房租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

  持续的物价上涨不但影响百姓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的消费预期,致使多数居民消费更趋于谨慎,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不少中低收入消费者又回归到捂紧钱包、精打细算过日子,持币待购行为较为明显。加之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分化日益显著。表现在消费取向上则是多元化趋势,即一部分消费者以实用保守为主,讲求节约和理性;一部分高收入者则取向新潮,讲究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通胀对这一群体没有产生影响。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通胀意味着会对居民的收入产生稀释作用,并对居民积累的财富产生严重缩水。因此,当通胀来临或即将来临,人们会改变自己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尽可能多地增加储蓄而减少即期消费。为了减少收入降低带来的压力,人们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的比重会降低,从而影响到这些行业的营业收入。收入预期下降会导致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更加小心谨慎,注重商品性价比的比重上升,对产品实惠的重视程度上升,中低端货物与服务更受市场的欢迎。消费者回归现实,品牌消费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品牌的溢价意义降低,趋优消费大大降低。

  民以食为天。由于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坚挺势必会增强人们的通胀预期,食品价格的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据央行对2013年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59.1%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6.8%,与上季基本持平。其中,36.8%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水平“上升”,51.8%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或“下降”,11.4%的居民“看不准”。

  物价上涨对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影响较大。低收入居民家庭由于消费能力比较弱,食品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占有较高的比重。因此,在食品价格全面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低收入居民家庭受到价格上扬的拖累尤为明显。首先,食品价格上涨加大了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生活负担当年新增收入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其次,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抑制了低收入居民家庭食品消费的增长,使低收入居民家庭实际食品消费增长受到抑制,形成食品价格涨幅扩大与实际食品消费支出涨幅回落形成较大反差。最后,价格上涨影响了低收入居民家庭膳食结构的改善,在价格涨幅较高的年份,出现营养食品消费比重上升速度放缓,有的甚至出现回落。

  受物价持续走高影响,多数居民消费更趋于谨慎,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不少消费者又回到捂紧钱包、精打细算的日子。此外,城镇居民自主创收比重较低,财产性收入不仅增长缓慢,而且比重降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低于工资性收入3.6个百分点,低于经营净收入6.4个百分点,低于转移性收入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分别低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转移性收入7.3、0.7和12.9个百分点。从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看,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为71.2%,财产性收入只占2%;2012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2.6%,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比重不升反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从2000年的2%上升到2008年3.1%,2012年降至2.6%,在四项收入中所占比重最低。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国家增资政策和企业经济效益,过于依赖就业者的工资收入,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收入整体的贡献率偏低。上述因素直接导致了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略有下降。伴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以及居民对通胀预期的增强,城镇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欲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平均消费倾向有所下降。

  教育支出过高是居民家庭的沉重负担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期盼后代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家长宁愿节衣缩食,也要舍得在小孩身上花钱。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少家庭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此外,还有许多家庭宁可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要把孩子送出国门去,致使居民用于教育消费支出的负担不断加重,不仅掏空了家长的腰包,还挤占了居民用于其他消费项目支出,而且由于教育支出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居民不得不积累大量的预防性储蓄,降低即期消费倾向。

  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下限是4.07%~4.25%。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了6000美元,但2012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12年仅达到4.1%,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6.8%。

  而另一方面,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公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其年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整体来看,子女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市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之一。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

  家庭的教育投入不该成为家庭的负担,一方面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而是关乎全社会利益的大事,属于公共事务;另一方面个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自身命运、家庭命运,而不是加剧社会贫困分化,固化社会阶层。教育支出增长过快,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同时要加强规范各种不理收费,切实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减轻居民的教育负担。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服务热线QQ:1292594667|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92594667| 邮箱:1292594667@qq.com
主办:菜市场 地址: 菜市场版权所有
本站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导航|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业深加工|农业行情|农业网|农业百科|农业技术|园林花卉|蔬菜种子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荆州批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