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经济处在转型和调整的过程中,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控物价是中国宏观调控的平衡术需要转好的四个“球”。经济变局中,众说纷纭,为廓清迷雾,中国新闻网财经频道推出中国经济观察系列评论。力求理性阐释中国经济大势,客观梳理当下经济脉络,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深度解析经济改革和政策动向,以期为读者呈现真实的中国经济。
中新网7月26日电(财经频道曾会生)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8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并暂不规定减免期限。据测算,小微企业年减税近300亿元。消息一出即有企业主认为减税的力度和范围过小。专家表示,政策能为小微企业减负,激励创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小微企业减税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未来可逐步扩大减税边界;需要防止政策执行打折扣和走形变样,让小微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年减税规模近300亿 激励创业稳定和扩大就业
对于为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两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是好政策,惠及到600多万个小微企业。
“这是我之前一直在主张的政策,也是很明智的政策。对小微企业收不了几个钱,由于企业数量大,费力挺大,还不如全部减免。”他认为,首先可以为这些小微企业减负,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其次,小微企业发展好了,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就业就稳定了。虽然减税的钱数量不大,但是覆盖面广,一个企业能有10个人的话,增加就业就可以达到6000万。第三,不仅对现有企业有作用,还能鼓励创业。很多对创业犹豫的人看到搞小微企业不用交税,门槛降低了,就下决心创业,这样有更多小微企业出现,增加就业岗位。在经济趋缓的情况下,这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参加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表示,今年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将出台一些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以支持就业。
据财政部测算,新政策每年为小微企业减税的规模近300亿元;按照从8月1日起执行计算,今年将减税约120亿元。
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要看辐射面和考虑财政承受能力
小微企业免税政策的消息一出,不少人表示很及时,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和企业抱怨,减税的力度和范围太小了,制造企业几乎没有符合条件的,希望扩大范围和加大力度,让更多企业受惠。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此次的安排,扩大适用范围至小微企业,减税力度还是可以的。
刘尚希则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小微企业交的税本来就不多,免掉的税负规模上就不大。而这个政策的好处不在减税的数量而在辐射面,虽然减税的规模不大,但是覆盖面非常大。就像中医看病,不是药方越大越好,而要看疗效。
“永远都会有人说,免了2万元的企业,3万元的企业想被纳进来,免了3万的,5万的又想纳进来。在我国财政收入下降的背景下,选择为小微企业减负,没有增加税负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要是以前就会忙着增收了。”他还强调,需要从国家和企业的层面来考虑问题,小微企业减税需要慢慢来,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也要量力而行,考虑财政承受能力。
减免税边界可逐渐扩大 防止打折扣和变形走样
对于扩大减税力度和范围的呼声是可以理解的,未来免征税的范围或许会逐渐扩大。
“为小微企业减税需要有一个边界,现在这个边界还没有到头,把更多企业纳进来当然是好事。这个政策的执行效果好的话,减税的覆盖范围还可以扩大。政策也需要完善的过程。”刘尚希认为,要全面考虑问题,不能走极端。站在国家角度考虑,减税多了,就要搞赤字,债务就会扩大。
而楼继伟此前的表述也是,会在保持财政赤字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做一些政策微调。
部分小微企业免征两税政策实施在即,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又该如何破解?
“最关键的是政策要落实到位,在具体操作中不能半途打折扣或者变形走样。”刘尚希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在小微企业的认定上需要有清晰的边界,这些小微企业的临界企业界限怎么划,比如,月销售2万元的企业免税,2.1万、2.2万元的企业怎么办?这些都需要有具体操作的科学方法,让真正需要减负、满足条件的企业享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