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货币遭抛售,央行应对不力。
美联储可能退出QE令资本撤出新兴市场。
中国在“金砖四国”中独善其身,投资者仍看好未来增长。
“金砖四国”的概念,在诞生10年后,或将成为历史。
当这一概念最早在2003年第一次被高盛提出时,人们都陶醉于其所描绘的美丽图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四大“金砖”国家,将在2050年与美国和日本组成世界六大头号经济体。
“金砖四国”概念的创始人、时任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的吉姆奥尼尔认为,在21世纪头十年,“金砖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将成为应对史无前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变成名副其实的“金砖”。
现在看来,奥尼尔猜中了开头,但或许猜不中结尾。
尽管像奥尼尔所预测的那样,“金砖四国”成功地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此时的“金砖四国”,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光:随着资本纷纷逃离新兴市场,印度、巴西等国的货币汇率连创历史新低,经济增速大幅减缓。
“如果我还能更改这个概念,只会留下中国一个国家。”这是奥尼尔在近期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一番话。“金砖之父”要亲手毁掉自己创立的概念,人们不禁要问,金砖四国怎么了。
一个最简单而直接的回答是:都是美联储惹的祸。
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令美联储动用了史无前例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廉价的美元大举进入新兴市场攫取高额回报,而现在到了这一流动性盛宴行将收场的阶段,资本撤退后,留给新兴市场的是等待收拾的“资产泡沫”的烂摊子。
印度曾是最被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之一,现在该国巨额的贸易经常项目赤字,也对其货币的下跌形成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糟糕的是,印度央行目前只有相当于7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能够动用,这对即将担任该行行长的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詹来说,无疑形成了巨大挑战。
而硕果仅存的中国,仍在独立续写着“金砖”神话。随着近期一系列经济、贸易数据的改善,以及官方关于经济稳增长的表态和持续经济改革的决心,令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高度的信心。
新兴市场货币遭遇抛售 印度央行手足无措
本周,以印度卢比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货币遭遇大幅抛售。卢比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美元对65卢比的历史新低。此外,从上周至今,印尼盾汇价下跌了3.6%,股票市场下跌了9%。
泰国、土耳其、南非以及巴西等国都在遭遇抛售潮,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及股票市场也都遭遇到大幅下挫。
实际上,从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开始全面遭遇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同时股票市场遭遇抛售的情况。
数据显示,南非南特对美元下跌了20%,巴西雷亚尔对美元下跌了15%;而泰国泰铢自4月19日来对美元下跌了近11%。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各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稳定本国的货币。印度央行自7月以来收紧现金供并及抑制黄金进口,出人意料地在一个月之内两次加息。
巴西央行周四宣布了一项货币干预措施,计划到年底前向外汇市场共注入600亿美元,以阻止巴西雷亚尔的进一步贬值。巴西雷亚尔目前已跌至5年来新低。
但至少从目前看来,这些政府的干预措施收效甚微,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并没有出现任何企稳回升的迹象,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依然明显。
根据部分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显示,以卢比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货币继续走低的可能性依然较大。瑞士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分析指出,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有可能进一步下滑至70。
野村证券也认为,印度央行的措施给市场传递了不明确的信号,无法阻止投资者在外汇市场中进一步抛售卢比。
实际上,印度政府在处理这一轮印度卢比下滑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不小的“硬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阻止卢比汇率下滑,印度央行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加息,短暂缓解了卢比的下跌趋势,但本周,印度央行又意外宣布购买价值800亿卢比的长期国债,以对冲政府近期大举抛售国债的做法而造成的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这样的做法为市场进一步增加了卢比的流动性,并对卢比汇率形成下行压力。
“问题是印度央行正在试图同时应对多项难题,这往往向市场传递了困惑不解的信号。”野村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这样的结果是,市场对卢比的信心进一步丧失。”
券商CLSA的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拉吉马利克(Rajeev Malik)也指出,印度央行目前面临着多重任务,政策措施上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从目前来看,印度央行对于究竟希望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并不确定,”马利克说,“所以接下来我们还将看到印度央行货币政策上的反复。”
除了货币政策外,印度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限制印度本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数额,以及削减从海外购买黄金和白银,而这些措施从目前看来,只是使问题更加恶化。
美联储政策更迭、经常账户巨额赤字助推卢比贬值
对于这一轮新兴市场国家所遭遇的货币及股票市场大幅走低,多数分析都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看做是罪魁祸首。
在金融危机过去近5年后,美国经济出现了稳定复苏迹象,美联储开始考虑逐步退出实施了5年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从最近的几次美联储政策会议所透露出的信号来看,美联储接下来的政策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在年内开始退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成了大概率事件。
最新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的联储政策决策者都同意在年内开始实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计划,受此影响,美国股市在8月中旬也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差的单周表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年内首次出现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的走势。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退出的预期,令全球资本的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美联储实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措施下,全球资本从资金成本低廉的美国,大举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追逐高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
根据汇丰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去年共有1.2万亿美元的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相当于10年前水平的6倍。
而一旦廉价美元不复存在,资本又开始大举从新兴市场中撤出,此时,新兴市场国家便开始面临资产价格重新估值、去泡沫化的过程。
前印度央行副行长苏比尔戈槛(Subir Gokarn)说,“触发卢比贬值的主要因素自然是美联储可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担忧,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向。”
瑞士信贷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今年5月以来,投资者抛售了其持有的24%的印度国债。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此前所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也在这一轮资产价格去泡沫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来。
以印度为例,根据印度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自2004年起,经常账户便持续表现为赤字,且赤字额呈不断扩大趋势,今年第一季度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总额达到181亿美元,这在外汇市场上便会表现为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和对本币的需求不足,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自然无法支撑一国货币走强。
“问题是结构性的,关键是要从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中恢复。”戈槛说。
另一大问题是印度经济从此前的高速增长迅速滑落至低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印度GDP增速下降至5%的10年来新低,而仅仅在两年前,印度经济还在以每年超过10%的增速高歌猛进。经济增长放缓令外国投资者对印度的信心受挫,也加剧了资本的进一步外流。
印度央行面临艰巨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指望资本重新回流新兴市场,至少在短期内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短期我并不认为能看到有任何资金回流新兴市场的积极信号。”阿伯丁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凯文戴利(Kevin Daly)说,“至少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明朗化之前,资本的流向依然不会发生改变。”
而对于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尽快削减经常账户赤字,将是阻止卢比进一步下滑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印度正在考虑重启闲置的煤炭和铁矿石矿场,并削减石油进口的方式来改善经常项目的赤字。
然而削减石油进口的做法,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政治上的阻力。印度政府事实上已经开始削减能源补贴,但此举可能引发反对党指责执政党不顾及穷人的利益。印度即将于明年5月迎来大选,在这个节骨眼上,过于激进的经济政策将有可能对选情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拉詹将临危受命,于9月初出任印度央行行长,这位曾准确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货币专家,一直致力于倡导印度经济改革,被寄予厚望。但对于这位新任央行行长的挑战是,目前印度的外汇储备有限,货币政策的施展空间将受到限制。
尽管印度央行对外宣称,该国的美元储备足够应对目前的状况,但实际情况却是,印度目前的外汇储备只能应付7个月的进口额,外汇储备的捉襟见肘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印度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外界评论称,尽管拉詹是一位在危机处理方面久负盛誉的经济学家,但其履历上并没有足够的货币决策经验,并且他未来的货币政策措施,将很可能面临印度粗暴的政治干预。
新兴市场的这一轮币值大幅下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通货膨胀,令投资者对该国经济增长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有短期外汇借款的企业将背上更重的债务负担,但从积极的方面看,有利于促进出口,改善经常账户赤字,并由此刺激经济增长。
数据显示,由于巴西雷亚尔贬值明显,在第二季度中,巴西集装箱贸易增加了3.8%,相比第一季度1.6%的增速又有了明显的增长。
但从引起这一轮新兴市场币值大幅下跌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强势的美元地位。美元作为全球结算货币,在跨国贸易、投资中被广泛运用,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各国经济都或多或少受美国经济政策影响。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期指出,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于美国是一个“松紧合适”的货币环境,但对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则不得不被迫接受一个过于“廉价”的美元,并进而造成了新兴市场国家普遍的资产泡沫。
高善文认为,在美联储行将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之际,新兴市场国家又不得不被动进入一轮“去泡沫化”的过程。
因此,如果美元“一币独大”的地位不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新兴市场将依然会被美国经济政策所左右,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弱化美元的强势地位,是从根本上减弱外部因素对新兴市场影响的解决方案。
中国缘何能够独善其身
中国在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汇率暴跌中能够独善其身,对美元依然保持升势,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经常项目依然维持着盈余,且外贸在最近几个月中,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势头。
外贸数据显示,中国贸易顺差从第一季度的476亿美元进一步上升至482亿美元。
“中国的状况要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好。”麦格理银行固定收益部门首席策略分析师尼赞姆艾德里斯(Nizam Idris)说,“一大原因是中国保持着经常账户的盈余,同时经济增长依然相对稳定。”
7月份中国的工业生产数据和贸易数据均好于此前市场预期,也向投资者传达了中国经济企稳的信号。
汇丰银行首席亚洲货币市场研究员保罗麦凯尔(Paul Mackel)指出,利好的经济数据将减缓资本从中国的流出。
野村证券甚至认为,资本从中国流出的情况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发生逆转,由净流出变为净流入。
众多分析师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以来下滑态势明显,但从近期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以及官方表态来看,中国经济未来企稳回升的可能性增加,中国对于投资者来说,依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奥尼尔表示,金砖四国中,除中国外,其他三国的表现均令其失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7.5%的经济增速依然傲视群雄。
奥尼尔说,人们不太清楚中国的经济规模。他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像他预计的那样在今年增长7.5%,相当于额外创造了1万亿美元的财富,对于美国来说,如要达到这样的财富创造水平,其经济增长率也需要达到3.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