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通报,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一工厂发现,其去年5月份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部分原料销往中国。经国家质检总局确认,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使用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浓缩乳清蛋白粉。
洋奶粉“信徒”该清醒了
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重创了中国乳品行业的形象。陷入集体焦虑的中国的父母们将视野投向高价的洋奶粉,他们找海外代购,甚至远赴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抢购奶粉,于是,世界奶业迎来春天。然而,外面的世界并非那么美好,从雅培到美赞臣到恒天然,从蛋白比例到亚硝酸盐到肉毒杆菌,洋奶粉近年来频发的质量问题对中国的父母又是当头喝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国外的乳品质量并非铁板钉钉,消费者盲目迷信国外品牌的心态亟待改变该建立更为科学的消费观,科学合理地选择婴幼儿食品。
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称:现在在中国消费者中出现了全世界少有的倒歧视现象,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内行人都知道,洋品牌的公关无处不在,很多不明真相的媒体往往会不经意地陷入圈套,不懂行情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迷信洋品牌者该醒醒了。
中国网观点中国的评论员文章则认为恒天然的不诚实使其在中国父母心目中的形象降到冰点。因为,恒天然发现其所生产的产品中含有肉毒杆菌,并不是现在的事。早在今年5月份,恒天然就已经发现奶粉中含有肉毒杆菌了。但是,公司一直隐瞒不报,以至于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对此也感到忍无可忍,认为恒天然对消费者是漠不关心,损害了新西兰乳制品讲究卫生的信誉。值得注意的是,在恒天然推迟两个多月才“主动曝光”奶粉中含有肉毒杆菌的信息发布后,国内相关专家还曾为恒天然“辩护”,认为检查一种细菌的存在,确实需要这么长时间。现在看来,所谓的“确实需要这么长时间”,并不象专家所说的那样,而是恒天然想蒙混过关,想用时间换空间、用时间逃过问题被发现。因为,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恒天然将肉毒杆菌问题处理好了,就可以不再向消费者公布问题奶粉的信息了,恒天然也可以继续享受“良好信誉”、“良好形象”带来的巨额利益了。而曾经食用过恒天然产品的消费者,则只好继续蒙在鼓里,默默承受恒天然产品对身体和健康带来的伤害。
外国奶粉企业紧盯中国网络舆情
外电称,全球奶粉企业正在以每天高达四次的频率仔细查看中国社交媒体的报道,以评估消费者对引起高度关注的价格调查和食品安全恐慌事件的反应。这些事件可能损害全球奶粉企业在价值145亿美元的中国市场上极其纯洁的形象。
报道称,8月早些时候,在中国政府对奶粉行业进行了价格垄断调查之后,五家国际奶粉企业和一家中国企业被处以总额1.1亿美元的天价罚款。与此同时,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公司的肉毒杆菌污染丑闻玷污了更大范围内的进口奶粉的声誉。
据路透社8月25日报道,有关食品安全恐慌的闲聊在微博上会以闪电般速度传播,因此企业正在学会随时密切关注本公司在互联网上的品牌声誉。
报道指出,奶粉制造商还在利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零售网站淘宝网的分析来绘制中国众多二三线城市的需求热点地图。分析人士预言这些城市的奶粉市场的规模将有80%的增长。
洋奶粉入冬,国产奶粉未必就入春
中国媒体开始收集洋奶粉往日的负面新闻,仿佛憋屈了好久,现在终于找到突破口,张牙舞爪,众说纷纭。可是,我们在攻击洋奶粉之前是不是更该反思自己?
红网发表评论员文章称:洋奶粉神话从何而来,还不是国产奶粉给逼的。三聚氰胺、生产过期、菌落超标……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事故面前消耗殆尽。于是,消费者们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愿意付出高得多的价格来追逐洋奶粉,因为相信洋奶企的管理和良心,以及国外政府严格检测。
环球时报的社论则认为进口奶粉出事,国产奶粉没权利乐。如果中国乳业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有所缓解,它们的品牌建设环境不得到改善,它们未必能在下一轮与“洋奶粉”的竞争中证明自己,它们仍有可能成为一群因“窝里斗”最终声名狼藉的集体输家。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没有义务对国产奶粉给予特殊青睐和保护,当然舆论也会最终认识到一味冷落国产奶粉、追捧国外奶粉将导致市场的失衡,损害中国人自身的利益,但国产和进口奶粉的竞争最终是它们之间质量的较量,国产奶粉不要指望爱国主义会跑过来向它们雪中送炭。
国产奶粉要重拾信任,显然不能将将目标锁定在洋奶粉出事上,锁定在洋奶粉质量的下降上,而应当是自己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安全的保障上。对国产奶粉生产企业来说,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消费者和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将产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证了这个前提,消费者也才会重拾对国产奶粉的信任,企业也才有可能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