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市民在上海一超市购买衣物。
外媒称,无论是零售商还是小产品生产商,形形色色的公司都公布在华业绩疲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削弱了当地政府通过刺激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努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23日以《中国消费者收紧钱包刺痛外国公司》报道说,日本佳能公司7月将年底的利润预期调低至3800亿日元(约合38.9亿美元),比3个月前的预期调低了16%。耐克在最新的业绩报告中公布中国业务销售额下滑。苹果公司7月曾表示,在截至6月29日的财季,来自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降低了14%,至46亿美元,环比降低了43%。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专家史剑道表示,公司总是对股东们喋喋不休地说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销售额增长20%。但这种增长势头已经减弱。
报道指出,许多公司都把业绩表现不佳至少部分归咎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认为这影响了刺激消费的努力。中国国家统计局称,中国7月零售额同比增幅由2012年的14.3%降至12.8%。虽然消费者信心较6月小幅增长,但仍接近国家统计局公布该数据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是,报道说,情况也并非都那么暗淡。德国运动产品公司阿迪达斯第二财季大中华区销售额增长6%,此外,法国与台湾合资的高鑫零售有限公司2013年上半年在中国大陆的284家门店的净利润增长了15%,至人民币15.8亿元。乘用车销售也一直保持稳健势头。
一些分析师乐观地认为,中国的消费者支出放缓只是暂时的。
里昂证券的分析师魏晓坡表示,他不认为消费品销售低迷完全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疲软造成的。当宏观经济前景暗淡时,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就会受到抑制,然而一旦宏观经济前景改善,这类需求就会回暖。
报道指出,中国领导人已强调有必要重新平衡经济,降低经济对不稳定的出口市场以及庞大投资的长期依赖,让经济更多地由消费者支出所驱动。到目前为止,这一转变仍处在缓慢的实现过程中。2013年上半年,消费为中国GDP增长贡献了45%,低于2012年上半年的60%。
经通胀因素调整后,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同比增长6.5%,增速低于2012年同期的9.7%。一些旨在提振消费的政策调整迟迟没有落实。收入增长放缓加上储蓄水平依然高企,可能会长期抑制消费者支出。
但是,报道称,并非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经济增长放缓。激烈的竞争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压力。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之间的价格大战令这两家方便面生产商两败俱伤。苏宁电器等电子产品商店因消费者支出模式转向网购而受到冲击。
报道指出,其他一些因素也对公司业绩构成拖累。从高档手表到洋酒,整个奢侈品行业都感受到了中国打击腐败和公款浪费带来的冲击。市场研究公司数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称,过去6个月,超过半数的中国企业削减了娱乐方面的开支。